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审计之窗>审计论坛
浅谈BIM技术与政府投资审计的融合
信息来源:荆州市审计局 | 发布时间:2021-06-18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三者之间存在依赖与制约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建筑业的一个难题。我国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程度较低,尤其在工程成本控制和进度管理方面长期依赖人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从设计、施工到运营,所有参与方不能得到工程的即时信息,产生投资损失浪费、工期延误等多方矛盾。政府投资审计通常是在项目完工后甚至是交付使用后再开展审计工作,具有一定滞后性,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此类矛盾更为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审计时间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引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BIM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大量减少风险,缓解矛盾

BIM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项目信息交互平台,例如审计人员对工程变更的最优性、投资损失浪费,工期延误主因主责、隐蔽工程的真实性等事项进行认定时,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即时、全面、准确的信息给工作带来很大便利,投资审计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探索BIM技术与投资审计工作的融合,让先进技术服务于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一、BIM技术有助于对隐蔽工程真实性的认定。

如今建筑设计依然以平面图纸为主,这种表达形式很容易造成图纸与建筑实体存在差异,施工过程中本来就可能导致施工队伍与建设单位产生矛盾。到了政府投资审计环节,由于工程已完工,对于隐蔽工程,审计人员只能通过现场勘查所测量的数据,以及工程资料中各种材料的采购、配比等资料,结合工程图纸测算出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审计手段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对隐蔽工程真实性的认定存在很大风险,测算的结果会有偏差,在和施工单位核对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争议。

BIM技术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因为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呈现出来是三维立体的建筑模型,可以让各参与单位直观了解目标建筑,不管是工程预算、结算还是施工组织设计都能够比较准确,更加节省建设成本,审计人员也可以从建筑模型上读取隐蔽工程的内容和工作量,取代现在间接测算的方式,结果更为准确。BIM技术具有可出图性,比常规平面图纸更加准确、直观,给审计人员阅图带来很大便利

例如房建项目中卫生间墙面及地面装饰为两个独立清单项,两个清单均需计算装饰块料及防水材料面积。墙面及地面装饰块料按照墙面面积及地面面积计算即可,且现场可直接测量,不会造成重复计算;墙面防水材料按墙面面积计算,地面防水材料在地面面积基础上还需增加上翻700mm高的防水面积,由于是两个独立的清单且防水为隐蔽工程无法进行测量,在计算工程量时,审计人员需来回切换两个清单项,结合工程图纸仔细对比计算,稍有疏忽或者因经验不足,很容易重复计算700mm高的防水材料面积。而使用BIM模型,可以直接读取隐蔽工程数据,两个独立的清单项由模型结合为一体,避免了重复计算。

二、BIM技术有助于对现场变更最优性的认定。

对于工程变更,现有审计手段是根据现场签证和变更单了解变更的内容和工程量,主要依据监理和业主的签字判断变更的真实性,但对变更的最优性的认定存在很大难度。BIM技术除了借助三维设计软件进行相应模型建立,还会录入工程数据信息,此类模型信息具备着随时调用修改、可读等特点。当遇见施工问题或业主对功能要求进行改变等情况,设计、施工人员在三维设计平台上进行相互沟通协作,一同研究施工图的合理性,分析施工工艺要求标准和施工流程标准,共用统一模型。过程中,设计人员借助BIM软件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常态化模型建立,在单板模型完成后提供一定检查视口,供施工人员分析。施工人员通过视口检查后给予针对性整改建议,在BIM模型上做好标记,最后由设计者统一修改确定,所有修改都需要在模型上面做好标记补添。

所有的变更都会借助模拟分析模式和数据对比模式,对比出方案优缺点,遵循择优而取原则对不同种类操作方案进行优化对比操作,在模型上有科学有效的建议,审计人员根据这些标记和建议,不仅可以清晰看见变更的具体位置,对于变更的最优性也可以根据建议进行判定。  

例如在工业项目中,有时候因局部功能变更导致需要更换或者扩大相关设备,对设备移动、吊装需要从造价、工期、合理性等角度综合制定多方案进行对比,选定最合适方案。在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只能看见最终选定的方案,从造价角度对方案进行审计,无法核实该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审计角度不够全面。通过BIM技术在模型上可以看见所有方案的内容、技术参数、动态吊装演示方案等,也可以看见所有方案对比的技术经济分析,有充足的资料和数据来判定变更的最优性。

三、BIM技术有助于对工期延误主因主责的认定。

项目施工阶段是进度管理的主要阶段,施工管理部门通过进度计划对各阶段的人工机械材料施工工艺工期进行管理。横道图、网络计划图等传统方法由于自身的独立性和不透明性,不能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施工进度变更时无法立即更新到进度计划中,可能会导致工程项目管理者与业主方分包承包商沟通不顺利。

BIM技术的应用让进度管理变得简单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将交流整合后建立的模型和施工进度计划作为施工阶段的指导性文件,以模型和施工进度为依据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按照模型内容施工;了解专业分包工程的详细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合理安排材料设备的供货和施工的时间,防止返工等人为因素导致的进度拖延情况发生。由于建筑工程工期较长,材料价格的涨跌、手工工艺的改进、机械设备的更换,工程进度计划也会随之改变,而基于BIM技术的模型在信息处理上比传统技术有更大优势。

通常对于工期延误,审计人员只有通过施工方或者是业主方的情况说明,来了解工期延误的原因,这种方式存在信息不准确不真实的风险。借助BIM技术,可以通过模型查找导致工期延误的原始原因以及过程中各方往来函件,进行分析分门别类整理出哪些是因为客观原因或者是不可抗力导致的工期延误,哪些是因为施工方、业主方导致的不必要的工期延误,对工期延误责任的划定更为明确、准确。

四、BIM技术有助于对投资损失浪费的认定。

政府投资审计不仅仅关注项目结算的真实性,还关注项目的投资损失浪费,审核项目是否存在重复建设投资的问题,整体评价该建设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审计手段依旧存在局限性,只能在审计过程中组织各参建方到现场共同确认各自的施工范围与内容,存在界线划分不准确、瞒报重复投资等风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可以对相关信息有效整合,在进行建筑模型建立时,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建设项目进行模拟,结合软件的计算使建筑声环境、室内照明、室内风环境等各方面指标达到控制标准,一边施工一边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不合理位置,避免投资损失浪费,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绩效

例如在大型公建项目中,地下室需要设置消防、中央空调、电力电缆、上下水等多系统管道,这些系统都是分别出图,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不同系统管道因为标高等原因发生碰撞,很多时候需要拆除已敷设的管道,调整标高或尺寸后重新敷设,造成投资损失浪费。采用BIM技术后,结构构件、管道系统统一在同一模型上进行设计,一旦发生碰撞便会给出提示,各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及时沟通协调修改设计,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损失浪费。

BIM技术现处于大范围推广应用、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将会成为每个工程人员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但目前BIM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在投资审计中的普及,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BIM技术运用需各参建单位协同合作,如何让各自独立的单位紧密配合,还需要探索;二是使用费用较大,要求使用该项技术的公司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三是专业性很强,使用该项技术的公司需要对人员组织专门的学习培训,并配备专职人员;四是在项目的起步阶段便需运用BIM技术,需要有很强的计划统筹,特别是对于投资审计,处于项目的末端,无法在审计阶段独立使用该项技术。虽然BIM技术还未完全发展成熟,但是其发挥出来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探索两者的融合,加强BIM技术在投资审计中的推广和应用,与时俱进,让先进技术服务于审计工作。(李琳  朱宇月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