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审计之窗>审计论坛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发展路径思考
信息来源:松滋市审计局 | 发布时间:2021-09-29

近年来,笔者所在基层审计机关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及财务审计等工作。本文结合实践,从国家审计视角层面,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进行了相应了解,浅了目前国有企业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完善对策。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涵及现状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监控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最终目的是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控。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高效运作,保证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主要为:企业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内审机构职责定位为加强对企业监督,对本单位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为本单位审计范围;审计经费由本单位负责提供

从基层情况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单独设置内审机构,一般和财务部门合署办公。以本市为例,现有国有企业为18家,其中市管企业4家;部门管理的企业12家;参股国有企业2家。目前市管企业内审工作与财务或法务部合署办公;市管部门管理的企业只有少数主管机关设立内审机构,配备专业内审人员;参股企业也没有设置单独的内审机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范围普遍比较狭窄,大多限于财务会计数据的审计,对管理领域的监督很少涉及,内部审计的工作成为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很难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和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的要求,国有企业应成立相应的内审机构,配备专业审计人员。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除了开展一些常规内部审计工作以外,基本上未单设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一般和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作为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行使审计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兼职)只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事后审计,并不能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无法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和事中阶段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部分总公司都有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这些子分公司在规模和效益、功能和管理方面存在差异,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子分公司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影响了内部审计体系完整性。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内部审计的定位性质与职能模糊,有的企业管理部门虽然审计部门独立,但特有职能作用不突出;有的没有设立单独内审部门,相关工作企业其他部门关系牵连导致审部门形同虚设对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直接采取措施,不能有效控制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制约了审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

(三)审计理念方式创新不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内部财务人员兼任,在此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内部审计培训,对金融、法律、管理、信息化等各类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系统的认识,也没有审计学的专业背景,导致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和专业发展为缓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技术条件及工作内容变化之后及时做出应对,更要求审计方法向技术化、信息化发展目前大多仅为财务监督,在企业贯彻落实重大政策决策和效益审计上探索不够,也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得不到及时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创新发展原动力。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一方面,尽快建立一个具有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保障其具有实际的职能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促人员配置更加合理,避免一人多岗的情况出现企业在确定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数量时,综合考虑审计范围内的企业层级、户数和规模等因素,确保年度人均审计工作量在合理范围内,切实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话语权”“执行权”“法理”上的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和管理层要相对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工作,行使内部监督权内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保护,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拒绝内部审计机构向党委、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每年向董事会提交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在公司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计划要求提交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重要情况,提出加强整改的意见建议及措施等。审计发现的重大损失、重要事件、重大风险和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应及时向董事会报告。

(二)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各企业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构建符合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和公司治理需要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事项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标准、调配审计资源,使其适应风险管控,满足内部审计的求。要结合国有企业特点,明确业务的操作流程、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正确定位内部审计的性质与职能保证审计工作高效开展。

(三)加强审计综合能力提升。根据审计任务需要,配备专职内审人员,特别是具备财务、审计知识,熟悉公司生产和经营管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熟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能熟练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调查分析、专业判断、计算机操作、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审计人员;采取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每年定期全方位对审计人员开展培训;及时引进复合型人才,壮大国企内审人员队伍,提高内审工作按照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化建设要求,落实经费和技术保障措施,构建与“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财务、资金、运营、内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相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审计人员能熟练利用信息化方式实现快捷审计和实时审计内部审计信息化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王武静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