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青年审计说
巧用SQL助力被审计单位快速查找账账、账实不符差异数
信息来源:荆州市审计局 | 发布时间:2025-03-21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经常要对不同来源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核对。如遇到基础数据规模较大,且数据间存在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情况时,人工核对方法在短期内将难以查实。如何全面、高效、精准地审查、核对不同来源数据是否相符,需要审计人员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笔者以某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核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实践为例,介绍运用SQL软件快速厘清资产账务、找出差异的方法。

一、审计背景

该文化单位固定资产总值约2亿元,其财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财务系统”)登记的固定资产与财政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行资系统”)登记的固定资产金额虽一致,但具体资产明细内容差异较大,如财务系统登记的固定资产数据有2200余项,行资系统固定资产有2600余项。虽然该单位一直在核查清理,但由于基础数据过于庞大,存在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复杂情况,而负责资产管理的财务人员几经变更,截至审计进点后,该单位也未查清差异明细及原因。

二、审计思路

面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较大,且出现账实、账账不符的情况,审计人员通过整理两个系统固定资产基础数据,依托SQL软件进行比对分析,快速查找差异记录,形成审计疑点。最终,精准确定两个系统间的差异明细,并将核实后的差异数按照有关程序进行调整,确保被审计单位资产方面账实、账账相符。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收集数据。审计人员从财务系统导出固定资产数据表,从行资系统导出固定资产数据表,整理形成标准表后导入SQL软件,分别命名为“财务固定资产数据”和“行资固定资产数据”。财务固定资产数据表的主要字段包括序号、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原值、录入时间、存放地点;行资固定资产数据表主要字段包括序号、资产名称、数量、价值、取得方式、取得日期、使用(折旧)年限、累计折旧、账面净值。

步骤二:将两张表根据关键字段进行匹配。审计人员以资产名称和资产价值为主关键字段,初步查找两张表的差异。首先将行资系统数据与财务系统数据进行匹配,即将财务系统固定资产名称、原值作为数据匹配依据,行资系统采用资产名称、价值作为数据匹配依据,使用左外连接语法“select * from...left join...on...”进行多表关联,执行并筛选出财务系统有而行资系统无的固定资产差异数,生成固定资产差异结果表1。然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将财务系统数据与行资系统数据进行匹配,筛选出财务系统无而行资系统有的固定资产差异数,执行并生成固定资产差异结果表2。

步骤三:分析固定资产差异结果表1和固定资产差异结果表2中资产名称相同和价值相同的资产数量差异。由于两表中存在名称、金额相同的固定资产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情况,须对两表进一步核对,分析因数量不一致形成的差异数。为避免过多使用嵌套查询,审计人员建立了虚拟表。首先,以财务系统固定资产数据为基础,查找出与行资系统固定资产数据资产名称和原值相同的资产明细并形成虚拟表v101,使用COUNT(*)SUM( )函数对虚拟表v101的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数量和原值金额进行统计,形成虚拟表v102。其次,对行资系统固定资产数据做同样处理,查找出与财务系统固定资产数据资产名称和原值相同的资产明细并形成虚拟表v103,虚拟表v103的资产数量和价值金额进行统计,形成虚拟表v104。再次,利用虚拟表v102和虚拟表v104对统计得出的金额、数量,采用内连接语法inner join进行关联,并在语句中使用相关运算得到两表的数量差异和金额差异。如图1所示,数量差异、金额差异分别直观地反映了财务系统固定资产和行资系统固定资产的差异数,如打印机的数量差异为1,表示财务系统中的打印机数量相较于行资系统的打印机数量多1台,差异金额为1950元,笔记本电脑的数量差异为-1,表示财务系统中的笔记本电脑的数量相较于行资系统的笔记本电脑的数量少1台,差异金额为7400元,结果更为直观、清晰。

1

步骤四:将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差异结果送交被审计单位财务部门做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结果显示,财务系统有112项价值910.55万元的固定资产未在行资系统登记,如价值189.36万元的工作塔;行资系统有328项价值910.55万元的固定资产未在财务系统登记,如价值260.43万元的职工宿舍楼二栋。

三、实施效果

审计人员利用SQL软件,结合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判断、分析,迅速查出被审计单位财务系统和财政部门行资系统之间的固定资产数据差异情况,揭示因工作履职不到位、资产管理不严格,导致国有资产账实、账账不符等问题,有力促进了被审计单位和财政部门彻底摸清资产状况,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成效显著。该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海量数据,为快速锁定、精准核实疑点提供有效支撑。这一方法对处理基础数据规模庞大,且不同数据间存在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情况,需要进行一一核对的审计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赵依林 易智)

            

打印|关闭